據美國統計,高達10~25%的小兒腸胃科門診患者,都為便秘問題所苦惱。就連兒科急診中腹痛的病患,也有很多與便秘相關。

認識便秘
便秘意指困難解便,常常是大腸吸收過多水分所致。臨床上會呈現排便次數減少、排便疼痛、大便失禁(4歲以上的小朋友原本已經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,因為便秘的關係,內褲卻又常被糞便污染,若使用止瀉劑會讓便秘問題更雪上加霜)、肛裂與出血等。

大人平均1天大便1次,但是小朋友的平均大便次數與年齡成反比,也就是年紀越小,大便次數應該越多(表一)。

小兒正常排便次數(表一)

年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平均每天大便次數
0~3月 (母乳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
0~3月 (配方奶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0
6~12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8
1~3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
>3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0

表一僅供參考,因為排便次數減少不見得就是便秘。常見1、2個月大喝母乳的嬰兒,甚至1~2週才解一次軟便,這種排便也屬正常,不是便秘。

 

絕大多數的兒童便秘是功能性的,只有5~10%有病理性原因(表二)。

兒童便秘的病理性原因(表二)

飲食問題
脫水、營養不良等

內分泌異常
甲狀腺機能低下、高血鈣、低血鉀等

神經異常
脊髓外傷、脊髓異常、先天性巨結腸症等

腹壁肌肉異常
腹裂畸形、Prune-belly症候群等

構造異常
無肛症、肛門狹窄、骨盆腔腫瘤等

結締組織疾病
紅斑性狼瘡、硬皮病等

其它
重金屬中毒、維生素D中毒、肉毒桿菌中毒等大標:治療便秘3方法

   遇到慢性便秘,首先要尋找上述的可能性病理性原因。病史詢問包括:寶寶第1次解胎便的時間,會不會太晚?有沒有合併黃綠色像膽汁的嘔吐?是否服用太多維生素?飲食是否會偏食?以前有開過脊椎或腹部的手術嗎?
  
   接下來做身體檢查,要看腹部肌肉是否完整?肛門結構正常嗎?肛門指有摸到大便嗎?(功能性便秘病患的肛門會可摸到大便,而先天性巨結腸症病患的肛門會摸不到大便)?有脫水徵兆嗎?或腹部有無摸到異常腫塊?

  若還沒有確定的答案,醫師可能會做血液與影像學檢查,包括腹部X光與下消化道攝影等;若要確定是否先天性巨結腸症,還要做直腸黏膜切片檢查。當排除了病理性便秘,功能性便秘的治療可分為飲食、行為與藥物3方面(表三)。

兒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療(表三)

飲食
給予充足的水分與含纖維質高的食物,包括梅子、李子、梨子、木瓜與黑棗等

行為
順時針(以肚臍為中心)按摩病童腹部;以肛溫計或手指刺激肛門;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如廁(可嘗試每天兩次、每次10分鐘);讓小孩不費力的大便,可利用小凳子讓如廁時雙腳能著地(體會一下習武之人必先蹲馬步);家長給予幼兒正向回饋等。

藥物
瀉劑、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、益生菌等(治療中需隨時調整劑量)

便秘會造成幼兒腹痛、大便失禁、食慾差、嘔吐甚至生長遲緩,不可等閒視之。排除病理性便秘,給予飲食、行為或藥物治療,持之以恆在門診追蹤診治,可使惱人的兒童便秘問題煙消雲散。

(詳文請見2009年五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秤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